行业动态

武汉各区、委办局开年亮剑,未来都将给你好看
发布时间:2017-02-08 浏览次数:

东湖高新区

 

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

 

建设“四个先行区”走在前列

 

  • 统筹“双自联动”战略,做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 全面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 全面启动自贸区建设,做国际化能力提升的先行区

  • 推动科技新城建设,做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

 

市委常委、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曹裕江:

 

制定实施临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 一是以通用航空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新产业结构

  • 二是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 三是以提高签约率、供地率、开工率为重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 四是以“一产三产化”为方向,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

 

市委常委、武汉开发区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胡亚波:

 

办世界飞行者大会 发展通航产业

 

  • 2017年继续做大汽车产业集群;

  • 首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WFE)”为契机,推动中航通飞、太航星河、珠海易航等项目落地建设,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国内最知名的通航产业发展区。

 

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光菊:

 

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

 

  • 第一,加快推进东湖绿道二期项目建设

  • 第二,加快推进东湖水质提档升级

  • 第三,加快推进东湖景中村改造。

 

硚口区

 

硚口区委书记景新华:

 

加快汉正街核心区块建设

 

  • 全力推进汉正街建设改造

  • 做强现代商贸业

  • 做大工业服务业

  • 做优健康服务业。

 

汉阳区

 

汉阳区委书记徐洪兰:

 

做强汉阳文化创意产业

 

  • 努力打造琴台国际金融文化中心;

  • 努力建设国家级路桥工程设计文化创意中心;

  • 努力将四新地区打造成会展文化产业聚集地;

  • 努力将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建成都市工业文化试点示范园区。

 

 

武昌区

 

武昌区委书记张幸平:

 

建设好滨江高端商务区

 

  • 2017年启动项目全面开工,启动滨江核心区地铁产业中心、福星惠誉、万吨冷库、华电总部、交职院、昙华林、斗级营等地块建设;

  • 2018年全面启动建设,集中启动武昌滨江核心片、337片地块、得胜桥沿线建设;

  • 2019-2020年初具规模,启动二桥南片及万吨冷库片周边地块建设;

  • 2021年核心区全面建成,推动月亮湾长江论坛、武车宿舍片等亮点项目建设。

 

青山区

 

青山区委书记苏霓斌:

 

从源头上减少排放

 

  • 一是完成上级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等,切实从源头上减少排放;

  • 二是启动30平方公里北湖生态试验区建设,强力推进已经策划的19个、投资590亿元的重点项目;对地区17个公园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缩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全市的差距。全力以赴抓好118项、投资112亿多元的海绵城市试点,坚决改变地下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状。

  • 三是要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精神,引导干部队伍提振“精气神”。

 

洪山区

 

洪山区委书记黎东辉:

 

 “刻意人为”留住大学生

 

  • 一是以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打造学城联动的大学之城。

  • 二是以凝聚青年为核心目标,打造育才聚才的青年之城。

  • 三是以创新创业为关键抓手,打造筑梦圆梦的梦想之城。

 

武汉化工区

 

武汉化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家喜:

 

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 强化一个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制定硬目标,出台硬举措,强化硬考核,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 从五类项目入手,着力抓好项目引进,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一是乙烯扩能项目,二是下游产业项目,三是化工新材料项目,四是重点产业配套项目,五是世界500强、化工50强项目,化工行业龙头项目。

 

武汉新港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林

 

出台武汉航运中心实施方案

 

  • 一要抓紧完成阳逻国际港核心功能区系列规划;

  • 二要稳定开行“江海直达”等品牌航线;

  • 三要加快铁水联运设施建设;

  • 四要实现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封关运营,实现武汉航交所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建成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 五要依托航运服务中心,引进大企业,发展国际结算,加快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建设,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 六要推进大招商,发展临港经济,打造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点。

 

江岸区

 

江岸区委书记王炜

 

勾画长江主轴上最美画卷

 

突出功能布局,高水平建设亮点区块。

  • 推进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利用,通过景观提升、功能置换、以文聚气,形成演绎“老汉口”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标。

  • 加快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建设,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商务,打造一流国际企业总部聚集区、滨江高端商务区。

  • 做足水文章,坚持“四水共治”,加强长江岸线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环抱江岸、开放舒适的城市绿色廊道。

 

 

我们还将总结推广“百步亭经验”,加快形成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群。

 

江汉区

 

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

 

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在做强优势产业上积极作为:

  •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做强金融、商贸流通、商务服务、通信信息、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六中心”。

  •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建设一批一流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

 

在提升城区品质上积极作为:

  • 提高土地复合利用率;

  •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 围绕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景观,把武汉中央商务区等建设成为城区转型和形象品质提升的亮点区块。

 

蔡甸区

 

蔡甸区委书记刘子清:

 

突出“”字 创新招商

 

  • 推动大保护、大开放、大开发,以中法科技谷为核心,以产兴城,打造中法国际合作创新区和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

  • 实施经济强镇改革,超常规推进常福、奓山、沌口一体化发展,按国家级开发区标准,做大做强蔡甸经济开发区;

  •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大力发展通航产业,开展低空旅游;

  • 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深挖蔡甸绿色宝藏,加快建设泛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 

  • 已启动招商“一号工程”,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落实周末赴外地招商制度,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活动,强化对干部抓经济发展能力的考核和评价,选拔了15名招商专员。目前,蔡甸已在法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招商联络处,建立了招商网络开展工作。

 

江夏区

 

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

 

今年经济增速不低于12%

 

江夏将坚定“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在前两年GDP增速分别以13.1%、12.8%领跑全市各区的基础上,今年也要实现不低于12%的增速。

 

  • 实施“创新强区”战略;

  • 实施“生态立区”战略;

  • 实施“工业兴区”战略。

 

黄陂区

 

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

 

推进大临空大临港国际化

 

黄陂是我市拥有大临空大临港优势的第一大区,我们要打好“水、港、人”三张王牌,促进大临空大临港发展向国际化迈进。

 

  • 把招商引资、招商引智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精心实施;

  • 加快建设“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区;

  • 坚定不移提升现代服务业。

 

新洲区

 

新洲区委书记陈新垓:

 

加快建设多式联运核心区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在阳逻地区规划建设多式联运核心区”。作为武汉“大临港”的主战场,我们将加快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

 

  • 一是强力推动招商引资;

  • 二是做好阳逻新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多规合一”工作;

  • 三是超前谋划建设阳逻新城的对外交通通道。

 

长江浩荡奔涌,两岸高楼林立  长江日报记者田飞  摄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党代会报告为城市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市各委办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对准目标要求,聚焦重点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

 

武汉市公安局

 

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喻春祥: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汉”

 

  • 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遏制严重刑事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加力防范化解管控各种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 强化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应用,提升预知预测和预警预防能力;

  • 深化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把改革的指向聚焦到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上来。

  • 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公安队伍。

 

武汉市发改委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汪祥旺:

 

产业创新 力争三个70%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 一是改造提升现有支柱产业,大力改造提升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家电服装等支柱产业项目;

  • 二是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和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项目;

  • 三是谋划未来产业,如超前布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3D打印、磁浮交通等未来产业项目。

 

努力达到3个70%:

  • 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70%;

  • 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的70%;

  • 民营高科技企业占全部企业的70%。

 

武汉市经信委

 

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

 

壮大新兴产业 升级传统产业

 

通过“两步走”,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框架,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重振“武汉造”雄风。

 

  •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 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武汉市教育工委

 

市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

 

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 推进义务教育重大项目建设:推进115所中小学配套建设,完工20所,努力缓解局部地区入学矛盾,并完成7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进一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差距。 

  • 缩小校际办学水平差距: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今年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参与学区制管理的比例达100%,远城区达50%以上。    

  • 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一批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及评估,提升区域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

  • 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域内轮岗交流,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并拓宽教师补充渠道。

    

武汉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志振:

 

把武汉建成新技术策源地

   

  • 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以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为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 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并购重组,建海外研发机构等,整合高端创新要素;通过科技招商,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来汉建地区研发中心等,把武汉建设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策源地。  

  • 实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和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幅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 打造以“创谷”为引领的全链条“双创”体系,高水平实施“创谷”计划、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工程、高校众创空间全覆盖行动。继续开展以“青桐汇”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主动为大学生、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公共服务。

    

武汉市网信办

 

市网信办主任黄长清:

 

实现全国网速最快 网费最低

 

  • 2017年,实现城市全光网,完善4G并推进4.5G、试点5G移动宽带网络建设及应用,尽力使武汉在全国网速最快、网费最低。

  • 加快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感知设施及物联网建设,迅速提升武汉超算(云计算)中心服务能力,超前部署量子通讯城域网,建成无线政务网。

  • 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4.0版”,横扫数据“孤岛”,杜绝奇葩证明,实现政府部门“网上办事为常态,网下办事为例外”。

  • 继续保持政府数据公开水平全国领先,试点开展政务数据资产化运营,组织支持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数据。

  • 不断完善和升级“云端武汉”系列应用服务平台,提升医疗、教育、养老、交通、旅游、环保、城管等领域智慧化服务水平。

  • 鼓励各行业各领域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重点打造“移动生活之城”。

  • 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着力聚集与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网络安全战略企业,打造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武汉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甫林:

 

今年新增4000张养老床位

 

今年,我市将首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试行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办法。新建农村互动照料中心40家以上、新建养老机构5家、社区养老院提档升级2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50家,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建成并投入使用“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进一步优化老年证办理和高龄补贴发放工作。

 

未来5年,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将依托市政务云、各区基础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平台,推动养老机构信息服务平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助服务信息网络100%覆盖。每个社区至少建成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家示范性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5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不低于50%,全市半数社区将达到“老年宜住社区”创建标准。

 

武汉市农委

 

市农委主任谭本忠:

 

不让一个贫困人口落下

    

2017年是我市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我们将紧扣年度减贫目标任务,聚焦“准、实”,不让一个贫困人口落下。

    

全面摸排脱贫攻坚工作短板,提出硬措施,进一步夯实贫困村、贫困户数据资料等基础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落实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完善区级资金整合机制,强化多元投入,加强资金审计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防止扶贫项目重建轻管,总结推广“旅游开发+扶贫”“特色种养+扶贫”“新型经营主体+扶贫”等模式,抓好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对象“造血”机能,确保项目安排精准;找准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实际困难和群众需求,不断优化和落实政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充分发挥22个片区牵头单位、271名市派第一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确保因村派人精准;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精准。

 

武汉市商务局(招商局

 

 市商务局(招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平:

 

让一批大项目成功落户武汉

 

着力做好“四大招商创新”,推动“一号工程”有效实施。

 

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市、区都要成立相对独立的招商专责机构。完善招商项目利益分配机制,避免各区争抢项目“恶性竞争”。建立容错机制,为招商人员“松绑”。

 

创新招商政策与环境。抓紧研究出台新的招商优惠政策,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招商引资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研发机构、总部经济等方面倾斜。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效”经济为目标,实施“精准”招商。加强“互联网+招商”统筹力度,构建全市招商网上统一大平台。积极通过高层访问、境外机构平台资源、商协会人脉渠道等,聘请“招商大使”,开展“借力招商”“以商引商”。设立招商引资信息源头奖励,对引进机构给予奖励。

 

创新招商人才队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招商人员,优先提拔重用,或者给予重奖。

 

我们力争2017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20%左右,一大批央企、外资、民企大项目成功落户。

 

武汉文化局

 

市文化局局长何伟:

 

建设一批世界级文化地标

 

2017年,我们将以长江文明为城市文化主轴,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文化地标,形成“一核两带”文化空间格局。包括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武汉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武汉自然历史博物馆、琴台美术中心、武汉广电演播中心、武汉图书馆新馆等文化场馆设施,精心打造汉阳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武昌文化带、汉口文化带。

 

同时,我们将以国际化为标准,加快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活动,扩大武汉文化影响力。精心打造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大河对话国际论坛、知音国际论坛、中华戏曲节、长江非遗大展等文化品牌活动,重点提升这些活动的国际影响力。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重点引进文化500强企业,做大做强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加大公共文化投入,扩大文化消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菜单式服务”;振兴武汉戏码头,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文艺高峰作品;全力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盘龙城申遗,尽快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突破。

  

武汉市卫计委

 

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朱宏斌: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将达三成

 

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家庭医生管理制度,组织家庭医生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到2017年底全市居民签约服务率达到30%。

 

家庭医生主要以团队的形式,通过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转诊预约等。有了家庭医生的帮助,居民将能在家门口看病,有效缓解居民就诊难。

 

我委还将引导公立医院医师、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医师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多点执业,逐步扩展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队伍。按每万名居民2—3名家庭医生的标准,核定基层家庭医生编制人数或补助标准。

 

此外,有序将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形成以医疗联合体为主要形式的分级诊疗协作机制。市民持居民健康卡,能在36家市、区属公立医院实现“三通”,就诊“一卡通”,电子病历“一本通”、检验化验结果也能实现互通。

 

武汉市外办

 

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安卫东:

 

筹办2018武汉国际友好城市大会

 

武汉城市国际化发展进入了重要“窗口期”,我们将扬长补短、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争取更多对外交往资源,安排更多国际双多边活动到武汉举办,支持我市有关重点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创造机会,为武汉举办全球推介活动。

 

继续大力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协调解决外籍友人在汉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丰富他们在汉活动,规范公共场所中外文标识。

 

推动外国领事馆区规划和建设,引进外国领事机构和国际性组织。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争取更多国际商会、协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落户武汉。

 

依托我市百对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鼓励吸引更多的友城在汉设立商贸促进机构或代表处。

   

以会议和活动为平台,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着手筹办2018武汉国际友好城市大会。

 

武汉市食药监局

 

市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彬:

 

从源头治理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将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

    

着力从本地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源头治理入手,强化风险监管,严防严控严管食品药品安全源头风险,坚决遏制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围绕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潜规则”,坚持露头就打、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和综合施策,斩断制假售劣的利益链条,促进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积极研究制定助力食品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举措,引导和促进食品医药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主动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安全放心、质量可靠的产品。

    

突出社会共治,注重培育和充分发挥食品医药行业协会的自律功效,搭建“人民群众说话管用”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

 

武汉市房管局

 

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万想:

 

建保障性住房4.5万套

 

我局将把“住有所居”作为重要使命,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17年全年,我们将实施棚户区改造6.85万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5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3.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万套),新增租赁补贴1000户。筹集人才安居房3000套,完成“3年1万套”创新创业大学毕业生保障房源筹集任务。加快棚户区改造、公租房、限价安置房、人才安居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进度,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困难。

   

推进我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货币化的政策措施出台,实行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保障方式,逐步扩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范围,鼓励保障对象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困难。引导企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鼓励机构改建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用于出租,鼓励个人依法依规出租个人自有房屋。

 

武汉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局长关太兵:

 

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

 

今年,我局将大力打造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实现“一站通”“一网通”“一线通”,确保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法律服务。

 

依托市区法律援助中心、街道(乡镇)司法所和社区(村)法律工作室,进一步加强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乡镇服务站、社区(村)服务点建设。统一各级实体平台的建设标准、平台标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及人员配备等。

 

将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建设列为我局今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整合现有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资源和项目上线运行,建立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机构及人员库信息、服务获得方式及考核办法等,让信息多跑腿,让市民少跑路。

   

现有“12348”法律服务热线提档升级,扩大服务事项范围,实现热线与网络的互联互通,做到响应全面及时、服务优质高效。

 

武汉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学云:

 

武汉自己不出台一项涉企收费

 

我局将严格执行各项减费降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强对引进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中央省市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清单化上网,武汉市自己不出台一项涉企收费。

    

财政部门还将进一步明晰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在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精准发力,促进实体经济振兴。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城市中轴线建设、东湖绿道升级,支持一到两个城市亮点区块规划建设。以灾后重建资金保障为基础,促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改供水“四水共治”,加大对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

    

围绕“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强化精准扶贫投入财政保障机制,全力支持产业扶贫、助学扶智、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提升工程。深入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创业孵化基地扶持等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富民。

 

武汉市人社局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辉:

 

每年创业资金投入增加两成

 

我们将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普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扶持体系。下一步,将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创业融资难以保障、创业社会服务跟不上、创业服务管理不到位等短板问题,加快完善“培训有补贴、项目有资助、场租有补差、贷款有贴息、创业有奖励、进人有奖补”的创业激励六大体系,努力实现创业4个20%的增速,即每年创业资金投入增加20%,引进的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增加20%,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增加20%,专业技术人员、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劳动者创业人数增加20%。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

 

市国土规划局局长盛洪涛:

 

完成长江新城规划选址

 

我们将创新工作机制,规划一个新城、提升一个主轴、建设一个绿心。

 

长江新城将以超前理念,集聚高效经济、高端产业,规划成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并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划大事件。完成规划选址,按照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城市设计深化及专题研究、核心区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法定化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长江主轴将围绕主城区长江段,建成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的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对标世界经典滨水区,开展两岸的整体形象和空间形态策划,邀请世界顶级机构共同出谋划策,形成实施性规划方案。今年底将完成一期总体规划、专项设计及重要节点的深化设计工作。

 

东湖绿心将高效搭建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的工作平台,持续推进东湖绿道二期的规划建设,全面推动东湖风景区的品质提升和大东湖地区的区域功能联动,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武汉市城管委

 

市城管委主任张军:

提升两江四岸景观照明

    

对标国内一流水平,突出武汉特点,着力破解管理执法衔接难题,力争形成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武汉模式”。

 

推进景观示范创建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绿化、彩化、亮化、美化”工程,深度参与武汉长江主轴等世界级亮点区块规划建设;实施两江四岸景观照明提升工程,打造磅礴大气、彰显文化的世界级景观轴;开展市容环境示范路段、片区、社区创建活动,带动提高城市整体环境品质。

 

制定和完善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拓展提升“智慧城管”系统,深化网格化管理。搭建社区、单位、居民“三位一体”的社会共治平台,畅通公众有序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系统治理城市垃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系统推进我市城市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行列。

 

武汉市交委

 

市交委主任余世平:

 

新开三条以上国际及地区航线

 

今年,我们将投资410亿元,抓紧推进120余个交通项目,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国际通道建设。

 

国际层面

  • 全年计划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3条以上,推动武汉至悉尼、圣彼得堡、罗马、迪拜等远程航线新一轮合作,力争新开至欧洲或北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货机航线;

  • 拓展延伸中欧(武汉)国际班列,推进白俄罗斯布列斯特等境外物流园区和分拨中心布局;

  • 全面提升“江海直达”“泸汉台”“东盟四国江海快班”“日韩快班”服务水平,巩固中西部“出海口”地位。

 

国内层面:

  • 实现天河机场三期、机场交通中心、四环线西段、硚孝高速武汉段、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运营;

  • 建成沌口长江大桥、武深高速武汉段、孝汉大道武汉段等项目;

  • 开工建设绕城高速中洲至北湖改扩建段,武汉至大悟、阳新高速公路,汉江航道三期等项目。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物流园区和项目建设,确保110亿元以上的年度投资规模。重点加快建设武汉物流交易所,建成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武汉新港阳逻保税物流园区,新开工德邦、菜鸟二期等一批物流项目。

 

武汉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

 

“四水共治”实现人水和谐

 

治污水:

  • 高标准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及长效管理;

  •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确保河湖形态,逐步恢复生态,全面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变“龙须沟”为“清水河”;

  • 至“十三五”末,实现湖泊周边全截污,劣Ⅴ类湖泊全消除,湖泊公园(中心城区)全建成,四片水网全连通。

 

排涝

  • 中心城区通过2年时间,完成88102个重点项目,新增抽排能力1000余立方米/秒,实现能力倍增;

  • 2017年新增抽排力490立方米/秒,南湖、汉阳等重点区域排水能力实现翻番。

 

防洪水:

  • 至“十三五”末,大江大河险工险段得到全面治理,防洪标准达到50至100年一遇;

  • 重要连江支流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民垸湖堤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

 

保供水:

  • 将加快形成多源联网、安全可靠的集中供水系统,强化水源地保护,努力实现城市供水质更优、农村供水城市化。

 

武汉市工商局

 

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

 

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 统筹实施“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和企业名称登记等“宽进”举措,完善简易注销和“僵尸企业”清理等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提高市场主体的质量和活跃度;

  • 大力支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双创”行动计划。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 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交易、虚假广告、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 加强商标品牌保护和培育,提高我市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 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加大对网络购物、预付卡等新消费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及时公布抽检结果,查处违法行为;

  • 突出“格式条款规范”和“合同纠纷调解”两个重点,着力抓好与民生民利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合同规范管理。

 

武汉市质监局

 

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先平:

 

推动品质革命建设质量强市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武汉质量:

  • 会同相关部门,下最大气力一个一个行业抓全面提高质量;

  • 组织质量状况调查和技术攻关,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质量提升;

  •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质量竞争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 全面完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任务,争取今年四季度通过国家验收。

 

坚持国际眼光,树立武汉标准:

  • 将围绕重点产品和服务,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开展标准比对工作;

  • 发布重点行业企业标准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

  • 争取申报获批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发展检测认证,培育武汉品牌:

  • 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让更多的武汉产品、武汉品牌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 大力推进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建设,为武汉产品、武汉品牌就近提供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

  • 争取今年上半年正式获批建设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武汉)。

   

武汉市安监局

 

市安监局局长程介儒:

    

绘制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

 

今年我市将在各行业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依据相应标准,分别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4个等级,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并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绘制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以及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问题。红色、橙色安全风险定期进行分析、评估、预警。加强危化品仓储、涉氨制冷等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超前化解事故风险。

 

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单位、部位、环节,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管建设,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防范。

 

武汉市旅游局

 

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侠:

 

完善“梦幻江城”灯光秀

 

  • 一是认真实施两江四岸旅游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两江四岸“梦幻江城”景观照明项目,建设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城市亮点区块;

  • 二是深入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力争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金融服务体系、旅游综合执法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 三是修订武汉市建设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建设;

  • 四是精心打造具有江城地域文化特色的长江第一实景演艺秀项目《知音号》,力争今年尽快对外公演。

 

武汉市体育局

 

市体育局局长王沈顺:

    

明年完成七军会所有场馆建设

 

  • 七军会距离现在只有两年零8个月,在2018年完成所有场馆设施建设工作;

  • 逐步把武汉国际渡江节打造成世界著名的长江文化活动;

  • 武汉马拉松今年将全力争取进入中国田径协会正在酝酿的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赛行列。

 

武汉市园林局

 

市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耕:

 

改善宜居环境 建成百里东湖绿道

 

园林绿化将形成两大重点区域:

  • 主城区以城市园林建设为主,通过公园绿地、绿化带、景观路、林荫道和绿道建设,重在改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 副城和新城组群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等方式,建设一批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构建大武汉生态圈。

 

围绕“一心两轴、五环六楔多廊”(即东湖绿心、长江生态主轴及山水十字轴,5个环城景观生态带、6个绿楔、18条城市进出口绿色廊道)城市生态格局,建设连片生态园林景观:

  • 新改扩建62个综合性公园、200个街头公园

  • 依托6个绿楔,建设32个复合型郊野公园,形成郊野公园群完成8条高速路347公里、10条快速路174公里绿化带建设任务

  • 新改扩建240条景观大道,每年建设林荫道140条

  • 建成百里东湖绿道,再新建绿道1300公里,构建遍布主城区、串联主城和新城的绿道网络。

 

武汉市金融局

 

市金融局局长方洁:

 

将金融业打造成新千亿级产业

 

  • 深化武汉科技金融改革试验,确保深化投贷联动试点、成立“城市合伙人”创投联盟等2017年科技金改十大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 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长江新城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金融资源支持;

  • 引导我市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全年直接融资总额不低于1200亿元,鼓励武汉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市场)持续创新,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 加快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汉设立总部及区域总部,密切关注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工作,争取一批在报法人机构尽快获批筹建;

  • 严守金融风险底线,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置。